现代中医名家对乙肝的论述
健康新闻 2023-03-12 18:36www.tongjingw.cn缓解痛经
周仲英教授认为,导致肝炎的病邪类同湿热,但它除具有一般湿热的特征之外,尚具有“疫毒”的一些特点,即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以损害肝脏为主的特适性。这种特殊的湿热疫毒之邪,又有偏热偏湿和疫性强弱的不同。无症状乙肝患者虽无明显的肝炎症状,但大多有较长的病史。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一类具有面色少华,苔白厚腻,脉沉无力或弦缓濡弱等表现,病机特点是正虚毒郁。所谓正虚,主要是脾肾气弱;所谓毒郁,主要是湿热瘀毒未尽,以正虚为主。另一类体质不弱,面色如常,舌质红或暗,苔黄薄或腻,脉弦滑有力,其主要病机为湿热瘀毒侵入脏腑,暗耗气血,以邪实为主。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正虚毒郁型和湿热瘀毒型进行治疗。
姜良铎根据肝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柔润为大法,疏肝、清肝、柔肝、养肝相结合,体用并治,柔润以养肝。常以一贯煎加减,用北沙参、生熟地黄、麦冬、枸杞子、黄精、石斛、五味子等甘润而不滋腻之品。对于肝郁化火者不轻易泻火伐肝,而注重育阴潜阳。润法常选用酸枣仁、山茱萸、白芍、五味子等酸甘以化阴,通补以调肝。对肝气郁结患者非常注意选用理气而不伤阴的疏肝理气药,多以小柴胡汤加减。补法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陈扬荣教授认为,慢性乙肝湿热已退居相对次要地位,甚至表现出无湿无热,而以气虚或阴虚为主。慢性乙肝的发病过程中病毒的持续感染是病理因素,正气不足、阴津亏损是病理基础,瘀血阻滞是病理产物,四者之间互为因果,直接影响本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正气不足是慢性乙肝发生的内在因素,乙肝病毒的侵入是发病的必要条件,故益气养阴治本的,必须抵制或杀灭乙肝病毒,解毒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清热解毒可顿挫毒邪鸱张之势,可以防止壮火食气,热毒耗阴,以保护正气。
龚锡曾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单纯HBeAg阳性的中医病机为正虚邪伏。脾肾两虚为本,湿热邪毒蕴伏为标,病属中期阶段。早期感受湿热之邪,郁而不达,蕴结在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羁留日久,脏腑失和,导致气血瘀滞,脾肾亏虚,为虚实夹杂之证,应以益气化湿健脾补肾为治疗原则。针对慢性乙肝活动期,应以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治疗,在任何阶段的肝病治疗中,除针对主要病理外,都不可忽视活血化瘀的治法。
刘国强教授认为,乙肝的辨证施治注重祛除湿邪,攻下以利排除毒素。临床施治过程中,对于阻塞性黄疸性肝炎及其他肝脏炎症病变有转氨酶升高者,除辨证施治外,针对转氨酶升高加用垂盆草和地耳草,常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罗本清主任中医师认为,乙型肝炎的病位在脾(肾)、肝(胆),尤以脾为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病机以肝郁脾虚为本,湿热疫毒内侵为标。湿热疫毒之邪久恋,除耗伤人体正气外,还引起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产生诸如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加重病理演变过程,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湿热疫毒深伏血分,病久正气更伤,对乙肝来说,主要矛盾是正气虚。在临床上,罗主任主张中西医结合,西医抗病毒治疗,中医则用解毒之法以逐邪;西医主张控制活动性炎症、改善肝功能,中医则用清热利湿之法;西医调控免疫,中医益气健脾、滋肝补肾而保护肝细胞、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西医远期治疗目标在于抗纤维化,防止演变为肝硬化,中医则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以达到防止久病入络发生变证的目的。
钱英教授强调重视“肝体阴而用阳”,提倡“体用同调”。针对慢性重型肝炎本虚标实的病理反应,提出扶正、祛邪进行。采用“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进行治疗,“截断法”即早期截断病情向恶化发展,主要是祛邪;“逆流挽舟法”即早期调肝,以补肝为主,主要是扶正。注重早期清肝疏肝,中期调肝理肝,后期养肝柔肝。
石海澄老中医认为,慢性乙肝是邪气微弱,内伏肝脾,日损肝脾。肝损则疏泄失常,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损则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阻滞中焦。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不行血,则气滞血瘀。湿浊中阻,久而不去,浸淫血分,或久病入络,则血脉瘀阻。脾损则生化不足,气血亏虚,正虚邪恋,则病势缠绵,经久难愈。久之则湿瘀胶结不化,演变成肝硬化。肝肾同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肝脾受损日久,则及肾而导致肾虚。治疗当审证求因,实脾滋肾,改善体质固其本,理气活血化湿、消其产物以防其变。
李勇认为,乙肝病毒是“杂气”的一种,就乙肝的疾病演变规律与临床特点而言,其“杂气”的性质属于湿毒,基本病机为湿毒内蕴、肝脾同病。其总体演变规律为湿毒之邪久踞体内,病变由脾失运化,肝失疏泄,依素体差异和生存条件的不同,进而演变或为脾虚湿盛、肝热血瘀;或为湿毒炽盛、扰营入血。久则脉络瘀阻,瘀血内生,以致气、血、痰、湿互结于胁下;或影响水液代谢形成鼓胀;或因气血无源生化,肝血不足,精血不化,以致肝肾阴虚;或脾阳不足,肾阳衰微,以致脾肾阳虚。整个病变的发展由气及血、由阳入阴、由中焦到下焦,并且“湿毒”之邪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徐学义教授认为,乙肝的治疗应分为三个阶段,自创了乙肝治疗“三步法”。第一阶段乙肝“大三阳”阶段及“小三阳”并转氨酶严重升高,治疗上当以清热解毒为主。第二阶段“小三阳”并转氨酶较高,当注重尽快恢复脾胃功能,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三阶段乙肝病毒携带阶段,在此阶段乙肝病毒的复制缓慢或处于休眠期,传染性较小或不具传染性,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肝功能多数正常(或处于肝功能恢复阶段),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避免病毒复燃,治疗上当以补益肝肾为首选。
赵文霞教授认为,“肝主疏泄”、“肝病多郁”,对于肝病的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先,但理气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故治疗用药应顺应肝脏生理特点,宜轻疏细润,不可图急功而弄巧成拙。应以疏肝为先,疏肝不应,降肺取效,兼用调理脾胃和活血化瘀。
华伦荣集多年经验对慢性乙肝治疗强调肝经气郁,疏之不应,宜运脾化湿;消瘀散结,通之不效,宜扶正固本。中西合参,仍需辨证用药,需中医辨证丝丝入扣于现代医学辨病的结果,方不失中医辨证施治之精髓。
薛江涛等参阅中医经典,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法,吸取各家经验,强调治肝之法莫过于清、通、消、补清法是用寒凉药以达清热解毒,泻火凉血;通法是攻逐体内瘀滞,通泻二便;消法是用消导消散、软坚化积等药物排除体内有害物质;补法是用补益药扶助或调整脏腑功能,以充实体内阴阳气血不足。
王灵台教授认为,部分慢性乙肝患者除有湿热症状外,尚有肾虚,间或尚有命门之火不足的表现,如面无华,神情委顿,眩晕耳鸣,腰酸膝软,阳痿遗精或带下清稀,甚或形寒畏冷或月经失调等,舌象可见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滑。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乏力、腰酸外无其他主诉。慢性乙肝病情缠绵,病程较长,患者感染的乙肝病毒旷日持久,必然暗耗肾精,故王教授提出了益肾温肾为主,清化湿热为辅的扶正祛邪治疗原则。
姜良铎根据肝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柔润为大法,疏肝、清肝、柔肝、养肝相结合,体用并治,柔润以养肝。常以一贯煎加减,用北沙参、生熟地黄、麦冬、枸杞子、黄精、石斛、五味子等甘润而不滋腻之品。对于肝郁化火者不轻易泻火伐肝,而注重育阴潜阳。润法常选用酸枣仁、山茱萸、白芍、五味子等酸甘以化阴,通补以调肝。对肝气郁结患者非常注意选用理气而不伤阴的疏肝理气药,多以小柴胡汤加减。补法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陈扬荣教授认为,慢性乙肝湿热已退居相对次要地位,甚至表现出无湿无热,而以气虚或阴虚为主。慢性乙肝的发病过程中病毒的持续感染是病理因素,正气不足、阴津亏损是病理基础,瘀血阻滞是病理产物,四者之间互为因果,直接影响本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正气不足是慢性乙肝发生的内在因素,乙肝病毒的侵入是发病的必要条件,故益气养阴治本的,必须抵制或杀灭乙肝病毒,解毒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清热解毒可顿挫毒邪鸱张之势,可以防止壮火食气,热毒耗阴,以保护正气。
龚锡曾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单纯HBeAg阳性的中医病机为正虚邪伏。脾肾两虚为本,湿热邪毒蕴伏为标,病属中期阶段。早期感受湿热之邪,郁而不达,蕴结在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羁留日久,脏腑失和,导致气血瘀滞,脾肾亏虚,为虚实夹杂之证,应以益气化湿健脾补肾为治疗原则。针对慢性乙肝活动期,应以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治疗,在任何阶段的肝病治疗中,除针对主要病理外,都不可忽视活血化瘀的治法。
刘国强教授认为,乙肝的辨证施治注重祛除湿邪,攻下以利排除毒素。临床施治过程中,对于阻塞性黄疸性肝炎及其他肝脏炎症病变有转氨酶升高者,除辨证施治外,针对转氨酶升高加用垂盆草和地耳草,常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罗本清主任中医师认为,乙型肝炎的病位在脾(肾)、肝(胆),尤以脾为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病机以肝郁脾虚为本,湿热疫毒内侵为标。湿热疫毒之邪久恋,除耗伤人体正气外,还引起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产生诸如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加重病理演变过程,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湿热疫毒深伏血分,病久正气更伤,对乙肝来说,主要矛盾是正气虚。在临床上,罗主任主张中西医结合,西医抗病毒治疗,中医则用解毒之法以逐邪;西医主张控制活动性炎症、改善肝功能,中医则用清热利湿之法;西医调控免疫,中医益气健脾、滋肝补肾而保护肝细胞、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西医远期治疗目标在于抗纤维化,防止演变为肝硬化,中医则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以达到防止久病入络发生变证的目的。
钱英教授强调重视“肝体阴而用阳”,提倡“体用同调”。针对慢性重型肝炎本虚标实的病理反应,提出扶正、祛邪进行。采用“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进行治疗,“截断法”即早期截断病情向恶化发展,主要是祛邪;“逆流挽舟法”即早期调肝,以补肝为主,主要是扶正。注重早期清肝疏肝,中期调肝理肝,后期养肝柔肝。
石海澄老中医认为,慢性乙肝是邪气微弱,内伏肝脾,日损肝脾。肝损则疏泄失常,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损则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阻滞中焦。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不行血,则气滞血瘀。湿浊中阻,久而不去,浸淫血分,或久病入络,则血脉瘀阻。脾损则生化不足,气血亏虚,正虚邪恋,则病势缠绵,经久难愈。久之则湿瘀胶结不化,演变成肝硬化。肝肾同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肝脾受损日久,则及肾而导致肾虚。治疗当审证求因,实脾滋肾,改善体质固其本,理气活血化湿、消其产物以防其变。
李勇认为,乙肝病毒是“杂气”的一种,就乙肝的疾病演变规律与临床特点而言,其“杂气”的性质属于湿毒,基本病机为湿毒内蕴、肝脾同病。其总体演变规律为湿毒之邪久踞体内,病变由脾失运化,肝失疏泄,依素体差异和生存条件的不同,进而演变或为脾虚湿盛、肝热血瘀;或为湿毒炽盛、扰营入血。久则脉络瘀阻,瘀血内生,以致气、血、痰、湿互结于胁下;或影响水液代谢形成鼓胀;或因气血无源生化,肝血不足,精血不化,以致肝肾阴虚;或脾阳不足,肾阳衰微,以致脾肾阳虚。整个病变的发展由气及血、由阳入阴、由中焦到下焦,并且“湿毒”之邪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徐学义教授认为,乙肝的治疗应分为三个阶段,自创了乙肝治疗“三步法”。第一阶段乙肝“大三阳”阶段及“小三阳”并转氨酶严重升高,治疗上当以清热解毒为主。第二阶段“小三阳”并转氨酶较高,当注重尽快恢复脾胃功能,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三阶段乙肝病毒携带阶段,在此阶段乙肝病毒的复制缓慢或处于休眠期,传染性较小或不具传染性,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肝功能多数正常(或处于肝功能恢复阶段),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避免病毒复燃,治疗上当以补益肝肾为首选。
赵文霞教授认为,“肝主疏泄”、“肝病多郁”,对于肝病的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先,但理气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故治疗用药应顺应肝脏生理特点,宜轻疏细润,不可图急功而弄巧成拙。应以疏肝为先,疏肝不应,降肺取效,兼用调理脾胃和活血化瘀。
华伦荣集多年经验对慢性乙肝治疗强调肝经气郁,疏之不应,宜运脾化湿;消瘀散结,通之不效,宜扶正固本。中西合参,仍需辨证用药,需中医辨证丝丝入扣于现代医学辨病的结果,方不失中医辨证施治之精髓。
薛江涛等参阅中医经典,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法,吸取各家经验,强调治肝之法莫过于清、通、消、补清法是用寒凉药以达清热解毒,泻火凉血;通法是攻逐体内瘀滞,通泻二便;消法是用消导消散、软坚化积等药物排除体内有害物质;补法是用补益药扶助或调整脏腑功能,以充实体内阴阳气血不足。
王灵台教授认为,部分慢性乙肝患者除有湿热症状外,尚有肾虚,间或尚有命门之火不足的表现,如面无华,神情委顿,眩晕耳鸣,腰酸膝软,阳痿遗精或带下清稀,甚或形寒畏冷或月经失调等,舌象可见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滑。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乏力、腰酸外无其他主诉。慢性乙肝病情缠绵,病程较长,患者感染的乙肝病毒旷日持久,必然暗耗肾精,故王教授提出了益肾温肾为主,清化湿热为辅的扶正祛邪治疗原则。
上一篇:乙肝患者怎样合理检查
下一篇:乙肝是怎么得的 乙肝患者多来自于父母有证据吗
治疗痛经
- 提高免疫力的药 提高免疫力的药哪个最好效果最好
- 如何刺激腿部长高 17岁还能长高吗
- 二对半对照表参考值 二对半对照表参考值25
-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面部填充整容要多少钱 面部填充整容价格
- 求你把跳d遥控器关了 遥控器跳跃键在哪
- 身体虚弱怎么调理 来月经身体虚弱怎么调理
- 如何快速解酒 如何快速解酒胃难受
- 女人每天必吃的维生素 女人每天必吃的维生素E
- 去狐臭的简单小方法 去狐臭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办法
- 脸型整容价格表 整脸型的大概费用是多少
- 皮肤过敏起了密密麻麻的小疙瘩能洗澡吗
- 女性脚后跟疼痛的原因 女性脚后跟疼痛的原因怎么治疗
- 美白针打完多久有效果 打美白针要多久
- 抗原一定要等够15分钟吗 抗原检查需要空腹吗
- 拇外翻最好的治疗方法 治疗拇外翻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