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未婚女性更易于发生非意愿妊娠
外来未婚女性更易遭遇非意愿妊娠和频繁更换男友的现象。在对25位研究对象的访谈中,她们往往强调与男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长期的恋爱历程,才决定发生性行为。这种叙述逻辑背后却透露出未婚先孕的污名化对未婚女性道德评价的影响,这种评价不仅涉及原因,更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种因歧视引发的谴责氛围,尤其是来自老一辈人,使外来未婚女性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舆论压力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为了逃避歧视,她们除了选择沉默和隐瞒外,频繁更换男友以自我价值的贬低也成为普遍现象。
国外研究表明,被贴上负面标签的人,虽不会遭到亲缘关系的排斥,却会遭受周围人的回避、嘲弄和不认可。承受污名的人可能会逐渐接受与污名相连的文化刻板印象,如消极、堕落等。最终,她们在深刻的羞耻感中完全接受这些烙印,行为发展受到自我观念的否定性影响。她们逐渐将自己视为“正常”社会交往之外的人,降低自我尊重。
实际上,影响外来未婚女性非意愿妊娠的因素是复杂的。个体的、家庭的、社会的因素都在生活中影响着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并导致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健康后果。社会环境因素的强大影响使人们认同某些社会现象而不去探究其原因。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对未婚先孕的污名与歧视加剧了未婚女性的社会性别弱势地位,对其生殖生育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正如自我效能理论的先驱班杜拉所说:“每个个体既是他们周围环境和社会的产物,也是其创造者的角色。”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和分析未婚非意愿妊娠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以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的生殖生育健康。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