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水之战已经爆发,为什么宋襄公不在对方准备时发起进攻?
泓水之战发生于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接下来趣历史痛经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前638年,在今天的河南省拓城西北地区,发生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战争。
这场战争双方的主角,分别是宋国和楚国。
这场战争有意思的地方,并不在于战争发生的原因或者经过。打仗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大致就是宋国和楚国都想在中原地区称霸一方,结果楚国打赢了,宋国打输了。
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打仗的方式。
双方交战过程当中,宋国这边,在楚军过河以及派兵布阵的时候,都没有发起进攻。直到楚军彻底摆好了阵势,才下令开战,结果就被楚军打得大败。所以后世往往都嘲笑宋国军队的指挥者宋襄公,认为宋襄公太过迂腐,连打仗都不懂变通,活该失败。
那么,这位被嘲笑了两千多年的宋襄公,真的有那么傻吗?为什么宋襄公在楚军准备的时候,没有下令发起进攻?难道宋襄公的仁义,真的就那么迂腐吗?
实际上,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宋襄公确实比较傻。但如果我们回顾当时那段历史,把视角带入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就会发现,这场战争之所以会打得十分有趣,并不是因为宋襄公迂腐,而是因为两个不代的规则,进行激烈碰撞的产物。
想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宋襄公本人,以及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说起。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第二十位国君,史书上没有记载,宋襄公的详细生年。但我们目前知道,宋襄公应该是在公元前651年即位,此后一直在位十四年的时间。
如果我们把历史的尺度调大一些,回顾一下宋襄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时代其实非常特殊,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大时代。
公元前771年,也就是宋襄公即位一百多年以前,随着西周的京城镐京被犬戎攻破,西周的一位天子周幽王被杀,西周正式覆灭。此后,周幽王的长子姬宜臼在诸侯们的推举下,继承了天子之位,并且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后世史称周平王。
因为洛邑在镐京的东方,所以在这之后的周朝,也就被称之为东周。而这次迁都,后世则是称之为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次搬家,意味着周王室的力量,彻底衰落了下去。而且,在周平王即位的,周平王的一个叔叔也被其他诸侯,推举做了周天子,后世史称周携王。
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周王室一直都是两王并立的局面。这种局面,无疑导致周王室进一步衰落了下去。直到二十年之后,在晋国的帮助下,周平王才终于干掉了周携王。但到了这个时候,周王室的威严,无疑是衰退得更加严重了。
周平王总计在位五十年时间,在位期间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却始终无法逆转周王室的衰落趋势。而等到周平王去世之后,因为太子去世,所以他的孙子周桓王继承了王位。周桓王即位之后,因为年轻气盛,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直接和周王室最重要的支持者郑国闹翻了。
闹翻了的结果,就是郑国和周王室打了一仗,后世史称繻葛之战。在繻葛之战当中,周桓王虽然已经集结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却仍是败给了郑国。而且在战争过程当中,周桓王还被箭矢射中,差点就丢掉了性命。所以,等到繻葛之战结束以后,众多诸侯国瞬间意识到,原来周王室其实也不过如此,并不强大。
所以,此战之后,周王室便彻底丧失了对整个天下的控制权。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繻葛之战发生于公元前707年,也就是宋襄公即位56年以前。从这时开始,周天子彻底变成了庙里的神像,大家敬他却不怕他。因为周王室的衰落,以往旧有的那套规则,开始彻底失效。新时代的规则,也逐渐孕育而出。
在这个新的时代开始之初,很多诸侯国开始兼并周围其他弱小的诸侯国,借此壮大自身。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盲目扩张,很容易会导致自身被其他诸侯国敌视。一旦得罪的诸侯国多了,很容易引来其他诸侯国的围攻。
在当时那个时代,还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抗住其他所有诸侯国的联手进攻。而且,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落,但还是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一旦某个诸侯国,把其他诸侯国都得罪了,这时候周王室再站出来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去进攻这个诸侯国。那这个诸侯国就算再怎么强大,也一定会被大家围殴到灭国。
既然如此,那些有志于扩张的国家,又该怎么兼并其他国家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大家很快找到了答案既然打着自己的名义,很容易引来其他诸侯国的围攻。但打着周天子的名义,不就可以避免这个结果了吗?
于是,历史上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出现了。
第一个熟练掌握这套操作的人,是历史上那位著名的齐桓公。齐桓公登基于公元前685年,此时距离那场繻葛之战,已经过去了22年,周天子的威势已经进一步衰落。当年那位被射中肩膀的周桓王已经去世多年,此时正是周桓王的儿子周庄王在位期间。
为了带领齐国扩张,齐桓公主动带头,去朝拜周天子,然后打着周天子的名义,联合其他小国,打击自己的敌人。不得不说,有了周天子这杆大旗之后,齐桓公这边的声势确实暴涨了很多,其他诸侯国也确实更愿意依附于强大的齐国。
最重要的是,这些小国每次跟着齐国打仗,自己都能得到一些好处。有好处的事情,谁不愿意做呢?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齐国作为盟主,无疑可以分到最大的一块蛋糕。所以会盟的次数越多,齐国的威势也就越强,领土面积也越来越大。
就这样,几次会盟之后,齐桓公就逐渐称霸天下,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的成功称霸,无疑是给整个天下,做出了一个表率。大家忽然意识到原来像齐桓公这么做,可以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所以接下来,整个春秋时代,就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了。
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宋襄公即位了。
公元前651年,随着宋国的老国君宋桓公去世,宋襄公正式即位。这一年,齐桓公已经在位35年了。也就是在这一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被周天子赐予了祭庙所用的胙肉以及天子车马。在以往的时代,这已经是诸侯能够得到的最高奖赏了,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权臣被赐予九锡。这次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主事业,正式达到了顶点。
但,在这之后,因为齐桓公逐渐衰老,再加上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名臣管仲去世,齐国的霸业也开始逐渐衰落。八年之后,齐桓公病重期间,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抢国君的宝座,更是相互混战,搞得齐国一片混乱。
经过这场内乱之后,齐国的霸主地位,瞬间就丢了。而对于这个空出来的霸主,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全都是虎视眈眈,打算夺取这个霸主之位,成为下一个霸主。而当时的宋国,便是其中之一。
在后世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宋国似乎并不是什么强大的国家。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也没有宋国这个国家。所以很多人感觉,宋国好像一直都比较弱,只是一个小国而已。
这个印象,其实是错误的。
实际上,在整个西周以及春秋初期,宋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在整个西周时代,周王室分封的所有诸侯国当中,只有八个国家的诸侯是公爵,宋国就是其中之一。
能被封为公爵的诸侯,地位都是极为超然的。就拿宋国来说,宋国的初代国君,之所以会被封为公爵,不是因为他们为周王室立下过什么大功,而是因为他们是商汤的后裔。
简单来说,当年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成为了新的天下共主。而商朝灭亡之后,为了安抚这些商朝的旧部,周武王不得不册封商纣王的儿子,作为第一代宋国国君,给了他一个公爵的爵位。后来这位纣王之子造反,被周公平定,但即便这样,周王室还是不敢彻底灭绝商汤这一系的传承,只能选出纣王的哥哥,作为第二代宋国国君。
至于其他几位爵位是公爵的诸侯,同样来历不凡焦国是炎帝之后、蓟国则是黄帝之后、祝国是尧帝之后、陈国是舜帝之后、杞国则是大禹的后人。
简单来说,能被封为公爵的,祖上都是极为显赫的。就算是当年帮周武王灭商的姜太公,事后被封在了齐国,但也只不过给了一个侯爵而已。就算到了齐桓公时代,齐桓公生前的爵位,其实同样也只是侯爵而已。如果严格来说的话,那齐桓公举行会盟的时候,大家应该称呼他为齐侯。直到齐桓公去世之后,按照当时的礼制,可以将其追谥为公,这时候才可以称之为齐桓公。
也就是说,齐桓公活着的时候,最多只能称齐侯,死后才能被尊称为齐桓公。
相比之下,宋国的国君,却可以直接称之为宋公。单从爵位的角度来说,宋国其实要比齐国高一个档次。至于地盘方面,宋国同样不弱于齐国。在齐桓公称霸之前,宋国甚至还要比齐国更强大一些。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宋国。
也正是因为背靠强大的宋国,所以当齐桓公去世之后,当时的宋襄公,才敢于觊觎霸主的地位。而当时有资格和宋国争夺霸主之位的国家,大概也就只有晋国、楚国以及郑国这几个国家而已。至于秦国,当时在众多诸侯国当中,只能算是比较弱小的一个,再加上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暂时还不具备争夺的资格。
那么,面对这种时代背景,宋襄公又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称霸美梦呢?
第一步,宋襄公选择了插手齐国内政。
自从齐桓公去世之后,齐桓公的几个儿子,开始相互混战,谁也不服谁。这场混战,直接导致齐国国力大幅衰退。就在齐桓公去世一年之后,宋襄公率兵进入齐国,拥立齐桓公所立的太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拥立齐孝公这件事,说起来也是很复杂。简单来说,当年宋襄公刚刚即位的时候,齐桓公就举办了那场葵丘会盟。在这场会盟当中,齐桓公对刚刚即位的宋襄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肯定,还委托宋襄公,帮忙照顾一下自己的太子。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齐桓公说这话的时候,很可能只是想客气一下。毕竟当时的齐桓公,也没想过自己去世之后,会是那么混乱的局面。但这件事,却给了宋襄公插手齐国内政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齐国内乱之后,太子昭直接逃往了宋国,请求宋国出兵支持。
面对这样的机会,宋襄公自然不会拒绝。在这之后,宋襄公当即发出号召,邀请其他诸侯国和宋国一起,派兵进入齐国,支持太子昭即位。不过当时的宋国,号召力还比较有限,所以也没几个国家愿意听从宋襄公的安排,也就只有卫国、曹国和邾国这三个国家,派来了一部分军队,算是响应了宋襄公的号召。
虽然没几个国家支持,但仗着宋国的强大,宋襄公还是派出了军队,正式进入了齐国。照理来说,以宋国的国力,如果要和齐国正面开战的话,肯定不是齐国的对手。但问题是,这场仗是齐国内乱,很多齐国高层贵族,都支持太子昭,或者对太子昭抱有同情的心理,根本不可能站出来抵挡宋国军队。
所以,宋襄公轻易带领宋国军队,平定了齐国的内乱,将太子昭送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这件事做完之后,宋襄公瞬间就名声大噪,一时之间成了最有希望继承霸主之位的人选。
但,除了宋襄公之外,还有一个国家,此时也非常强大,而且对霸主之位势在必得,成了宋国的劲敌。这个国家,就是南方的楚国。
此时的楚国,虽然地处南方,但经过漫长的发展之后,国土面积已经非常大,国力十分强大。而且,当时除了楚国之外的几个大国,几乎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齐国正在内乱,晋国刚刚从内乱当中脱离出来,秦国此时还比较弱,郑国则是已经衰落……
,当宋国决定争夺霸主之位的时候,楚国几乎是此时唯一一个能和宋国抗衡,并且一较高下的诸侯国。
正是因为楚国的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整个中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站队现象。一部分诸侯国,站队到了宋国这一边。而另一部分诸侯国,则站队到了楚国那一边,形成了两大集团。
在这个站队的过程当中,宋襄公的表现其实非常糟糕。这主要是因为,此时的宋襄公,还没有摆脱自己的公爵身份。在以往的时代,单凭公爵这个爵位,宋国的国君就可以稳压其他诸侯国。这就导致宋襄公在拉拢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也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
大家站队,本来就是为了获得利益,谁又甘心做别人的小弟呢?对于这个道理,宋襄公或许明白,明显不如之前的齐桓公懂得那么透彻。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站队宋国这边的诸侯国越来越少,楚国那边的盟友却越来越多。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高下其实已经分出来了。此时的宋襄公,如果能及时摆脱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花心思去拉拢其他诸侯国,或许还有翻盘的希望。结果,宋襄公非但没有去拉拢其他诸侯国,反倒想以武力胁迫盟友,逼周围的几个诸侯国就范。
这样一来,自然就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站队到宋国这边了。就连之前宋国鼎力支持平定内乱的齐国,此时也开始作壁上观,不再参与宋国组织的会盟。
更讽刺的是,此时的宋襄公,依然认不清形式,非要强行以自己的公爵身份,召开会盟。结果,在这次会盟当中,楚国直接出其不意的派遣军队,奇袭会场,抓住了宋襄公。
在会盟当中,抓住其他诸侯国的国君,这种事情,在以往的时代是从未出现过的。在会盟开始之前,宋国国内其实也有人提醒过宋襄公,认为宋襄公应该带一部分军队前去。但结果,宋襄公却始终坚持老旧的思维,认为楚国不敢拿他怎么样。
所以,宋襄公就成了楚国的阶下囚。当时的楚国,已经打算趁机攻入宋国,一举解决心腹大患。但楚国的这个想法,却招来了其他诸侯国的集体反对。其他诸侯国,其实也怕楚国就此一家独大。所以最终,在鲁国国君的调停下,楚国最终还是释放了宋襄公。
这次会盟被抓,对于宋襄公来说,无疑是一个耻辱。所以接下来,宋襄公回国之后,就开始想办法找场子。既然会盟号召不管用,那接下来就只能继续亮肌肉了。于是,宋襄公将矛头对准了郑国。因为郑国正处于衰落状态,而且当时的郑国,也已经投靠了楚国,算是楚国阵营的头号跟班儿。
在宋襄公看来,直接击败郑国,其他国家就会忌惮宋国,不敢再站队到楚国那边。但宋襄公却偏偏忘了,一旦宋国进攻郑国,楚国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管。到那个时候,宋国和楚国的正面交锋,也就不可避免了。
于是,随着宋襄公出兵,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泓水之战,就此爆发了。
当宋国出兵之后,郑国果断向楚国求援,楚国也果断派出大军,维护郑国这个小跟班。不过,楚国大军并没有增援郑国,而是直接去打宋国本土。这一招后来在战国时代,就成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成了三十六计当中的一计。但实际上,早在数百年前的春秋时代,当围魏救赵这场战争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这么玩了。
得知楚国进攻宋国腹地之后,宋襄公自然只能及时撤兵,生怕宋国本土有所损失。而当宋国军队撤退的时候,楚国则是趁机进攻,双方的主力军队,就这样在泓水地区相遇了。
接下来,就出现了历史上最讽刺的一幕。
开战之前,宋国因为先抵达战场,所以率先摆好了阵势。直到宋国军队严阵以待之后,楚国军队才开始渡河。此时的宋国大军,如果趁势发起进攻,说不定就能一举击败楚军,宋襄公也能完成自己的称霸梦想,彻底改变春秋时代的历史。
但可惜的是,宋襄公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他这么做。
作为一个公爵国君,宋襄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以往的那种旧思想,规则意识特别强烈。在西周时代,诸侯国之间理论上其实是不允许随便交战的。因为从西周开国的时候开始,周王室为了更好地统治天下,就开始推行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
这套‘礼乐制度’,可不单单是指宴会时要遵循的一些礼仪,更近似于所谓的法律。这套制度本身,其实包含了方方面面的规则,其中也包含了如何打仗。
在这套制度下,诸侯国之间,是不允许随便交战的。如果诸侯国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先由周天子进行调停。如果实在无法调停,双方可以开战,但战争只是为了解决争端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直接击败或者吞并对方。比如说,双方开战之前,敌方大将甚至需要先给对方的国君行礼,以此来表示尊重。
简单来说,西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在礼乐制度的约束下,其实更像是一种打仗游戏。这种游戏本身,往往不涉及平民,仅限于贵族内部。而且,战争也不是为了消灭对方,而是单纯为了解决问题。
,随着周王室衰落,传统的礼乐制度,早已经彻底失效了。礼乐制度想要得到执行,需要周王室特别强大。如果有哪个诸侯国不遵从这套制度,周天子可以直接组织军队去讨伐。但到了东周之后,因为周王室已经彻底衰落,所以这套礼乐制度,也已经彻底失效了。
对此,宋襄公其实并不是不清楚,但他依然不能不遵守。因为宋襄公的出发点,就是打着恢复礼乐制度的大旗,以此来争取其他诸侯国的支持。如果宋襄公本人都不遵守规则,那其他诸侯国自然就更不可能遵守规则了。要是那样的话,宋襄公称霸这件事,本身就站不住脚了。
所以,宋襄公最希望看到的,是宋国军队严格遵守了礼乐制度之后,还能在战场上正面击败楚国。只有这样,他的称霸梦想才是有效的。
但问题是,此时的楚国军队,可没有那么多约束。楚国军队早已经抛弃了传统的礼乐思想,转为追求绝对的胜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战争,其实也是新旧两种思想的交战。宋襄公所代表的,是传统的礼乐制度。而楚国军队代表的,则是礼乐崩坏之后,新的春秋法则。
至于结果,显而易见,追求绝对胜利的楚国军队,在战斗力上更胜一筹。最终,等到楚国军队顺利过河,并且真正结成阵势之后,宋国军队就再也不是对手了。就连宋襄公本人,都在战争当中,被射中了大腿。而他称霸的梦想,也随着宋国军队的战败,彻底成了泡影。
说到底,在春秋时代想要称霸,最关键的并不是遵守规则,而是要自身够强,拳头够大。所以泓水之战以后,所有诸侯国都意识到,以往的规则已经彻底失效。在如今这个时代,只有自身实力够强,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纵观泓水之战的前因后果,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宋襄公,其实并不是真傻。与其说他不懂战争,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旧时代制度的捍卫者。宋襄公的努力,都是为了捍卫旧时代的制度,因为只有捍卫旧时代的制度,才能保证他公爵的身份,远超其他诸侯国的国君,维护宋国的利益。
这样的宋襄公,战败是很正常的。但要说他只是单纯的傻,这恐怕就是真的误会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生活百科
- 蚌埠天气预报10天 蚌埠天气预报下载
- 5000个税计算器 个税计算税率表5000
- 30岁不结婚该判刑 30岁不结婚该判刑多久
- 宝鸡天气预报10天 宝鸡天气预报下载
- 3月8日妇女节放假吗 三月八日妇女节放假
- 2024端午节放假通知来了 2024端午假期
- 总公司与分公司 总公司与分公司的法律责任
- 醉驾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
- 咨询律师要多少钱 咨询律师的费用是多少
- 醉酒撞停放车身亡 醉酒撞停放车身亡责任划分
- 注册一个商标多少钱 注册一个商标大概要多少钱
- 浙传失联女生离世 浙江传媒学院失联学生已确认离世
- 诈骗罪立案标准 诈骗罪立案标准2024
- 占地补偿标准:2024征地补偿标准明细表
- 怎么注册公司要多少钱
- 宅基地继承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