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登基之后,为什么不清除太子、齐王的旧部?-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痛经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世民为什么不清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李世民的行事风格
李世民一直以来就有招降纳叛的习惯,这也是每次战争后李世民的势力都会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尉迟敬德、屈突通、程咬金、秦叔宝等很多秦王府的重要成员都曾经是李世民的敌人。因此将过去的敌人收为己用本就是李世民一贯的行事风格。
二,局势不稳定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距离隋末大乱尚不足五年,距离南北朝乱世终结也不过三十来年,因此当时天下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稳定因素,国力民生也相当薄弱。如果李世民掀起对李建成和李元吉旧部大规模清算的血雨腥风,有可能会再次引发天下大乱。
三,朝廷格局不利
李世民发功“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目标虽然是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但最后的结果是夺了父亲李渊的皇位。但李渊毕竟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当时在朝廷上的亲信还是多数,而李世民的亲信当时是少数。这种格局对李世民的统治非常不利的。
而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收为己用,是改变这种对李世民不利的朝廷格局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唐太宗登基之后,不仅原来秦王府、天策府的旧臣开始担任各种重要职务,原来太子、齐王的不少旧部也是身居要职。
四,嫡系班底的结构影响
由于李世民长年负责外出征战,虽然麾下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以及秦府十八学士等文臣谋士,但整体上依然是以武将为主体。但唐太宗登基之后面对的局势是天下已定,需要“文治天下”,以武将为主的秦王府班底不是很适应这种需要。
而与李世民相比,李建成自从唐朝建立以来就常年坐镇后方并参与治国,麾下大多都是文臣。因此唐太宗将太子齐王旧部收为己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两个集团的“优化组合”。贞观时期成就最高的原太子旧部大多都是文臣,魏征就是其中的代表。
五,李建成和李元吉旧部的态度
唐朝的时候社会思想相对开放,忠君意识也没有那么强。精英阶层更多的是一种“死忠于社稷,不死忠于君主”的想法,魏征的“忠臣良臣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因此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并选择没有以死殉主,而是观察李世民的举动再做决定。
而当李世民决定“天下和解”的时候,这些旧部也主动配合,出来继续为大唐效力。旧部们良好的配合态度也是李世民可以不清算他们的重要原因。如果魏征等名臣像明朝的方孝孺之流一样顽固不化,恐怕唐太宗也要像明成祖一样大开杀戒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