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尧简介
李侍尧(?一1788年),字钦斋,清朝乾隆时期大臣,汉军镶黄旗人,清朝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乾隆初年,李侍尧以荫生的身份被授予章京之职,后迁至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被提拔为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擢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加太子太保。出征台湾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病逝,谥恭毅。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基本资料
本名:李侍尧
字号:字钦斋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汉军旗人)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1788年
主要成就:随军出征台湾,列入“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
官职:太子太保、闽浙总督
旗籍:汉军镶黄旗
谥号:恭毅
人物生平
李侍尧是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其父李元亮,官至户部尚书,死后清廷追谥勤恪。李侍尧在乾隆初年以荫生的身份被授为印务章京,初入官场就被乾隆帝所器重。累迁至正蓝旗汉军副都统。乾隆十七年(1752年),调任为热河副都统。乾隆二十年(1755年),被提拔为工部侍郎,又调任户部,之后又署理广州将军。李侍尧在广州将军任上弹劾前广州将军锡特库废弛马政,锡特库因此被议罪。李侍尧又上奏议定广州满洲、汉军驻防官制的兵额。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署理两广总督。刚到任就上疏乾隆帝:“广东各地购买粮食补齐藩库,购买的粮食有上、中、下三等,但是各地官员上报的都是上等的价钱。如果用作碾米,应当用上等的谷子;如果向外借贷,当用中、下等谷。”乾隆帝下谕,要根据李侍尧所说清查时弊,晓谕各省督抚严饬州县。李侍尧又请求禁止广东制钱的时候掺入古钱,合并当年吴三桂制造钱币的机构。并上奏实行了很多有利社会的建议。
乾隆二十四年(1759
主要成就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林爽文起义,清廷调李侍尧为闽浙总督,驻留在蚶江。当时前闽浙总督常青率军渡海去台湾,李侍尧认为兵力不足,调广东、浙江的兵马前去帮助。又考虑到叛贼占据笨港会抢劫抢劫粮械,调拨绘船分别防鹿卫耳门、鹿仔港等地,乾隆帝奖李侍尧调度有方。因为叛乱持久未平,乾隆帝认为常青非将才,命福康安为将军前去台湾领兵。并寄谕常青回到福建,等福康安到了之后,再筹划进攻。李侍尧怕常青透露了朝廷的旨意,导致人心惶惑,于是秘密寄发,并上疏请罪。乾隆帝非常高兴,嘉奖他“深合机宜,得大臣体”。台湾平定之后,清廷命他仍然袭伯爵。
历史评价
《清史稿》:侍尧短小精敏,过目成诵。见属僚,数语即辨其才否。拥几高坐,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人皆悚惧。屡以贪黩坐法,上终怜其才,为之曲赦。
乾隆帝:侍尧此奏,意在挽回积习。然亦惟侍尧向不姑息属僚,朕所深信,始可为此言。若他人,未可轻为仿效也。
家族成员
曾祖:李永芳,二等伯。
父亲:李元亮,曾任户部尚书。
弟弟:李奉尧。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三百二十三·列传一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