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崩漏都是“气血失调”惹的祸

月经不调 2021-10-08 07:59www.tongjingw.cn月经周期

 

气血失调指气与血亏损不足、运行失常、生理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以及气血之间互根互用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气血失调会带来哪些月经或者妇科疾病呢?

气的失调

一是指气的生化不足、耗损过多或功能减退,从而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二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即所谓气机失调。气虚是指正气虚损,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导致气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的化生不足,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而致,如肾虚则先天精气匮乏,脾胃虚弱则水谷精微不充,肺虚则吸入清气不足,均可导致气之生化乏源;二是耗散太过,如大病之后、久病不复、劳倦内伤等,均可使气的消耗过多,入不敷出,而致气虚。

由于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又有元气、宗气、卫气等种类的不同,所以气虚的病理反应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例如,卫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经常汗出,易于感冒;脾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可见全身倦怠乏力,还可导致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见精神萎顿,头晕目眩;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退,故动则气短;元气虚则可致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等。

气机失调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这一基本运动形式失常的病理变化。一般地说,气机失调病机可概括为气滞(气的运行流通障碍)、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过强)、气闭(气的外出受阻)、气脱(气不内守而散脱于外)等方面。(见气滞证、气逆证、气陷证)

 

血的失调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血的生化不足或耗伤太过,或濡养功能减退,从而形成血虚的病理状态;二是血的运行失常,或为血行迟缓郁滞不畅,或为血行加速而不宁静,或为血液逆乱妄行,而表现为血瘀、血热、出血等病理变化。

①血虚。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常见全身性虚证,如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甲色淡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②血瘀。血液循行迟缓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见痛有定处,得寒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并见紫斑、血缕,眼睑黯黑,皮肤发紫,唇舌紫黯或见瘀点等。③血热。血分有热,使血行加速或妄行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既有热象,又有耗血伤阴及动血出血表现。可见面红舌赤身热,以夜间为甚,口干不欲饮水,心烦或躁扰发狂,甚至出血、昏迷等。④出血。血液运行不循常道,逸于脉外的一种病理变化。各组织器官皆有丰富的脉络分布,故出血之证随处可见。常见有咳血、吐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以及鼻、齿等部位的出血等。(见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出血)

气血关系失调

气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对于血,具有温煦、推动、化生和统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故气的虚衰或升降出入异常,则必然影响及血;同样,血的亏耗或功能失调,也必然影响及气。一般而言,气血互根互用关系失调的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血随气逆、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方面。气滞血瘀是指气滞不行以致血运障碍,继而出现血瘀。气虚血瘀是指气虚则推动无力,血因之运行滞涩而不畅。气不摄血是指气虚失于统摄,血不循经而逸于脉外。气随血脱是指由于大量失血,气随之暴脱。血随气逆是指气机上逆的,血亦因之冲逆于上。气血两虚是指气虚与血虚存在的病理状态。气血不荣经脉是指气血虚衰或失和,不能相互为用,直接影响其濡养经脉肌肤肢体的作用,多见肢体麻木、皮肤干燥、瘙痒等症。

气血失调和月经的关系

女子以血为本,故以血分盈满,气分充足,气机条达为正常。所以气血失调是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病机之一。由于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生理特点,易耗血,常使机体处于血分不足、气分偏虚的状态。

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气病可及血,血病也可及气,故气血失调表现为气血亏虚或气滞血瘀,反映在经、带、胎、产各种病态之中。如血热妄行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等症;如血寒凝滞导致月经后期、闭经、痛经、癓瘕、产后腹痛等症;如气血失调又可出现月经失调、崩漏、闭经、梅核气、癓瘕等。

Copyright 2016-2025 www.tongjingw.cn 痛经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缓解痛经,月经周期,痛经药,月经不调,痛经怎么办,大姨妈,治疗痛经,女人痛经,月经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