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功效,梨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梨子性味甘酸而平梨的功效、无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与作用。
1、梨子具有养肺的作用吃较多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梨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梨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2、梨果的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3、梨果皮的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4、梨籽的功效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梨的营养价值作用和药用价值
营养分析
1. 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
2. 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
3. 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4. 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5. 食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从而防癌抗癌;
6. 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功效
1、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
2、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3、梨可清喉降火,播音、演唱人员经常食用煮好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
适合人群
一般人均可以对 咳嗽痰稠或无痰、咽喉发痒干疼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患者,饮酒后或宿醉未醒者尤其适合;
注意事项
1、 梨性寒凉,一次不要吃得过多。
2、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3、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
4、 慢性肠炎、胃寒病、糖尿病患者忌食生梨
吃梨有什么功效和不好的地方?
吃梨的好处
梨鲜甜可口、香脆多汁,是一种令人生机勃勃的水果。
它本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D和E。和苹果一样,它还含有能使人体细胞和组织保持健康状态的氧化剂。
在炎热的夏季梨的美味总让人不禁会狼吞虎咽,不过吃梨时最好还是细嚼慢咽,才能更好地让肠胃吸收。
中老年朋友夏季更应该多吃梨。它可以帮助人体净化器官、储存钙质,还能软化血管,能促使血液将更多的钙质送到骨骼。
患有维生素缺乏的人也应该多吃梨。因为贫血而显得苍白的人,多吃梨可以让你脸色红润。梨还可以净化肾脏,清洁肠道。对于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梨所富含的碘能有一定的疗效。
吃梨还对肠炎、甲状腺肿大、便秘、厌食、消化不良、贫血、尿道红肿、尿道结石、痛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疗效。
饭后吃梨会好处多
祖国医学认为,素有百果之宗美誉的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秋季若能每日坚持吃一两个梨,不仅对秋燥症具有独特功效,还能清热、安神,对高血压、失眠多梦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
据测定,
每百克梨含3克膳食纤维素,能帮助预防便秘及消化性疾病,可净化肾脏,清洁肠道,因而有助于预防结肠癌和直肠癌。
韩国科学家近日还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饭后吃1个梨,有利于排出积存在人体内的致癌物;加热后的梨汁,所含的抗癌物质更多。,在人们吃煎烤食品和快餐食品后吃一个梨,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健康饮食方式。
,取鸭梨、西红柿各1个,剥去外皮,放在锅内煮开5~10分钟。每天吃1次,连吃20天,可滋阴清热降血压;取鸭梨1个清洗切片,与柳枝3截用水煎。每日喝汤食梨1次,有保肝作用。取生梨两个,去核后切片浸入醋中,每天吃1次,有清肝退黄疸之功;把梨剜空,里面放上黑豆,用小火煨熟,每日食用有祛疾平喘之效。
而冰糖蒸梨是我国传统的食疗补品,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嗓子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梨不宜多食,否则易伤脾胃、助阴湿。,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应慎食。
生活百科
- 蚌埠天气预报10天 蚌埠天气预报下载
- 5000个税计算器 个税计算税率表5000
- 30岁不结婚该判刑 30岁不结婚该判刑多久
- 宝鸡天气预报10天 宝鸡天气预报下载
- 3月8日妇女节放假吗 三月八日妇女节放假
- 2024端午节放假通知来了 2024端午假期
- 总公司与分公司 总公司与分公司的法律责任
- 醉驾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
- 咨询律师要多少钱 咨询律师的费用是多少
- 醉酒撞停放车身亡 醉酒撞停放车身亡责任划分
- 注册一个商标多少钱 注册一个商标大概要多少钱
- 浙传失联女生离世 浙江传媒学院失联学生已确认离世
- 诈骗罪立案标准 诈骗罪立案标准2024
- 占地补偿标准:2024征地补偿标准明细表
- 怎么注册公司要多少钱
- 宅基地继承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