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鉴定,怎样辩识古代青铜器红斑绿锈?
在历史的长河中,铜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这些痕迹被人们称之为“包浆”。随着时间的流转,古董铜器大多会形成一层独特的“包浆”,时间越久远,“包浆”就会愈发显著。人们常说的看“锈”选铜器并非指的是伪锈,而是这一层历史的印记“包浆”。
由于古董铜器历经的环境和岁月时光各不相同,其上的包浆与仿造的新锈有着本质的区别。真正的古铜器上的包浆,是从外至内纵向分为三层,呈现出自然与和谐的风貌。而那些仿古青铜器,由于经历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一层单一的浮锈,颜色单调且附着不牢固。若去除其浮锈,便会露出新鲜的铜体。
鉴别陈年自然锈蚀与伪锈,其实有一些实用的方法。你可以用针尖轻轻刺扎铜锈部位,古铜锈坚硬无比,针尖难以刺入。而伪锈则相对松软,针尖不仅容易刺入,甚至在松开手后,针还可能被伪锈夹住。这一方法对于鉴别古铜器上的修补部位同样有效。
你还可以用小刀轻轻刮去铜器表面的铜锈,观察下面露出的颜色。真正的古铜锈下面,往往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而伪锈下面,则露出的是单纯的铜色。你可以取下一些铜锈,直接用火烧。古铜锈不易燃烧,在高温下会发出清脆的炸裂声。而伪锈则会在高温下熔化、燃烧,同时冒出浓烟,散发出刺鼻的胶水或塑料味道。
为了模仿古铜器的风貌,新仿制的铜器可能会通过烟熏或颜料染色来形成黑色或红色的氧化层。但这种人工形成的氧化层往往缺乏光泽,需要特殊材料来抛光。如果你仔细闻一下铜器的铜锈,伪锈通常会散发出松香、塑料、油漆或其他如502胶水的异味。这些独特的鉴别方法,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古董铜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