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购买医疗器械要注意什么
老人购买医疗器械需谨慎,警惕消费陷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械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关注焦点。春节前,这些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械更是销售火爆。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提醒我们,购买医疗器械时需要注意一些消费陷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陷阱,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1. 贴心攻心服务:一些不法经营者会派出业务员,通过各种方式邀请老年人参观公司,提供免费的接送巴士、午餐等。在游说过程中,他们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优越,甚至制造“今日有、明日无”的紧张氛围。面对这种情况,老年人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被甜言蜜语所迷惑。
2. 金字招牌背后的真相:为了骗取老年人的信任,一些经营者会在繁华地带租用高级写字楼,并打着“合法”的旗号,声称自己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和扶持。面对这些门面“贴金”的现象,老年人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
3. 新奇卖点背后的真相:一些经营者会打着“绿色、环保、健康、高科技”的旗号,将普通的产品夸大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老年人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真实功能,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
关于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国家根据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风险程度低,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医用X光胶片等;第二类具有中度风险,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等;第三类风险程度较高,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老年人在购买医疗器械时,需要了解产品的类别和注册信息,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辨别真假,避免被消费陷阱所迷惑。我们也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权益,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让我们共同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享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