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简介
郑,这位明代常州横林的名士,生于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初九日,于崇祯十二年辞世,可谓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自幼随父读书,才华横溢,年少成名。明熹宗天启二年,他成为进士,却因上疏弹劾阉党而被降职外调。
郑的生平充满坎坷。天启六年,当杨涟、左光斗等六君子遭魏忠贤阉党陷害入狱时,他作《黄芝歌》表达同情,却因此遭到削职。为躲避迫害,他远遁江西、广东一带。崇祯皇帝即位后,他才得以返回家乡。
即使返回家乡,郑的处境也并未好转。崇祯八年,他再次被起用,入京后却因批评内阁首辅温体仁而遭其诬陷。许曦以“杖母不孝”和“奸妹”的罪名弹劾他,经过审理,郑被判入狱,备受酷刑。狱中,他写下《痛沥奇冤疏》,字字血泪。
计六奇在《明季北略磔郑》中记载,郑的遗体被刽子手出售肉块,其生前的文章气节和功名竟与参术甘皮一样成为街头谈资。顾炎武作诗《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事》,缅怀这位英勇斗士。
郑的生平可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充满曲折。他从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跟随父亲讲学东林。后来,他在朝廷担任要职,却因直言不讳而多次遭受贬谪和监禁。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使面临极大的困境也不屈不挠。
他的作品《阳草堂文集》和《阳草堂诗集》是后世研究他的重要资料。他的冤案也被详细记载在各种文献中,如陆继辂的《合肥学舍札记》和王世德的《崇祯遗录》等。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郑是一位充满正义感、才华横溢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虽然充满坎坷,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畏强权,坚守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