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产后静脉栓塞始于妊娠期
传统观念认为产妇在月子期间不宜过早活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导致终身疾病。实际上早期活动是一件好事,对产妇的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避免不良后果,如静脉栓塞等。
产后静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产后第一周栓塞的发病率较高。静脉栓塞最常出现在下肢,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静脉部位。那么,为什么产后容易发生静脉栓塞呢?
一方面,怀孕期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溶解血块的因子减少,容易形成血栓。另一方面,增大的子宫压迫深部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流缓慢。分娩造成的血管损伤、剖腹产手术或阴道受伤较严重而长时间卧床休养也会增加静脉栓塞的风险。
产后静脉栓塞的不良后果十分严重。它可能引起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导致静脉曲张、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还可能引起骨盆静脉栓塞和恐怖的肺栓塞,甚至可能导致产妇猝死。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产后静脉栓塞呢?孕期要避免久站久坐,注意体位的变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注意妊娠期生活细节,如穿高弹性袜子、避免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等。避免妊娠期并发症、孕前和产后积极运动也是预防静脉栓塞的重要措施。
运动是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最佳方法。运动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预防产后静脉淤血和血栓形成。即使在怀孕后期和产后,也应该坚持适量运动。产后第一周是栓塞多发期,产妇应尽早下床活动,并掌握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原则,以不感到疲劳为限度。
理解并遵循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静脉栓塞的风险,保障产妇的健康。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后短短6至8小时内就能尝试坐起来,倚靠在床头享受片刻宁静。过了12小时,亲人的陪伴下,她们可以稳稳地去卫生间如厕。而在24小时后,她们已经可以在医院走廊或自家卧室自由行走,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如翻身、抬腿、绕床行走等日常动作,甚至站起来为心爱的小宝贝换尿布,感受生命的奇妙。
对于起床活动,建议产妇们逐步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第一天,早晚在床边坐30分钟,第二天开始,可在房间里慢慢行走,每天2至3次,每次行走3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活动量。在半个月后,就可以开始尝试做一些轻松的家务了。
即使是剖腹产手术的产妇,也不应长时间静卧。术后知觉一旦恢复,就应该尽早下床活动。24小时后,开始尝试翻身、伸直肢体,从床上坐起来并慢慢移动。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保证深静脉血液的持续流动,防止血栓形成。
剖腹产分娩的产妇,由于身体消耗大、进食较少以及孕期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术后应注意补充水分,纠正脱水状态。比如术后3天内常规输液,术后6小时开始摄入一些流质食物,如蛋花汤、藕粉等。等到术后第2天肠道正常排气后,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稀粥、鲫鱼汤等。
在输液时,建议产妇们尽量使用上肢静脉输液,避免补充液体中的葡萄糖和药物刺激静脉壁,诱发血栓。而下肢静脉如果受到损伤,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因此不能为了方便而要求在下肢输液。
当产妇出现发烧症状时,必须警惕是否发生静脉炎。一旦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现象,应立即就医。对于孕产妇而言,早期采用抗凝剂治疗是有效的,但提前预防总是最好的策略。预防为主,健康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