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白沙简介
易白沙(1886-1921),湖南长沙人,因敬仰明代名儒白沙先生陈献章的言行文章,故改名为易白沙。他自小便刻苦好学,对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有着深厚的理解和体会。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成为反对尊孔读经的第一人,也在五四时期成为一位重要的人物。
目录概览:
基本资料
易白沙,原名易坤,国籍中国,出生于长沙。他是《帝王春秋》的编写者,同时也是《新青年》的撰稿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帝王春秋》、《论教育与卫西琴》和《广尚思》。
人物简介
易白沙曾在安徽从事教育事业,长时间担任怀宁中学校长等职位。他的思想深受郑思肖《心史》以及黄宗载、王船山、顾炎武等人的影响,滋长了强烈的反清强国的民族思想。他与章太炎、陈独秀等人有共鸣,力图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学说发扬光大,以“尚同”、“非攻”、“兼爱”的主张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融会贯通,反对封建斗争。
人物贡献
易白沙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字包含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文化和哲学内容,是五四时代的重要思想遗产。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为对专制主义政治的批判和对民主共和制度的提倡。他的《帝王春秋》一书集中揭露了历代帝王的恶行,追究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探索救国之道。
学术思想
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一文中深入剖析了孔子学说的缺陷,并指出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封建帝王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思想。他特别强调了孔子学说中的四大缺陷,并指出这些缺陷如何被利用。他撰写此文的目的在于唤醒国人,揭露当时袁世凯称帝和提倡“尊孔读经”的实质。
易白沙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